【中国社会报】共建养老服务网 让老人拥有幸福晚年

发布日期:2023-10-23         浏览量:630
分享:

“最后一米”呵护  托起最美“夕阳”


近年来,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厚植桑榆情怀,笃行情暖“夕阳”,做好“最后一米”呵护,实现县域主城区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覆盖率100%、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%,让“夕阳”绽放别样光彩。


高屋建瓴,搭好服务阵地。始终坚持把建立完善阵地平台作为养老服务的底座工程。一是构建县域“1+4”养老格局。出台《新晃县“养老服务+微网格”实施方案》,按照就近、就亲、就熟原则,建立“1+4”机制,即1名指导员联系4名微网格长、1名微网格长联系4名微网格员、1名微网格员联系4户居民,精准划分微网格4731个,对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信息进行全面摸排,建立完善养老服务档案。同时,为每个微网格就近配备1名居家养老服务党员志愿者,为全县12个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站配备24名居家养老服务联络员,为全县1462名居家特殊困难老年人配备788名“叫醒服务员”。目前,全县参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共计1.86万余人。二是推进城镇“1+7”养老举措。积极打造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,以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石,连锁运营7个嵌入式社区为老服务中心,建设图书室14个、棋牌室14个、日间照料中心14个、“长者食堂”4个,把基本养老服务平台建在老年人身边。三是完善农村“1+4+X+Z”养老体系。2020年以来,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,创建以1个县级福利院为中心、4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、X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为基础、Z个养老服务微网格为触角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,打通区域性养老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实现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。


暖心用情,精准满足需求。始终坚持把做好暖心人、贴心人、知心人作为养老服务的中心工作。一是精心做好医养康护。建立医、护、养为一体的新晃县医养服务中心,长期入住养老人员达108人。定期邀请医疗机构到村(社区)开展义诊,普及健康知识,服务老年群体。全面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培训,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内从事护理、康复工作的人员培训率达100%。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,持续上门提供医疗跟踪和健康管理服务。二是贴心推进适老化改造。累计投入资金96.8万元推进适老化改造,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23户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统筹养老、助残等资源,增加公共环境适老化改造、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项目,在7个老旧小区实施电梯加装改造,方便老年群体的日常出行。三是暖心助力“最后一米”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辅助作用,购买居家养老服务,实施居家养老服务“阳光伴晚”项目,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代购、代办、助餐、助医、助行、助急等服务。截至目前,已在34个城乡社区开展助餐服务试点,改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。


善谋善为,拓宽支撑渠道。始终坚持把创新方式方法作为拓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。一是加快市场扩容。鼓励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,构建“物业+养老”“家政+养老”新业态。目前,全县累计孵化培育为老服务型社会组织158家,搭建社区养老平台14个,建设养老机构床位429张。二是推行主动养老。建立退休返聘和公益岗位补充机制,充分发挥银发资源优势。三是发展智慧养老。围绕老年服务领域“方便老人、便利家人”目标,推行线上数字化养老服务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将影像娱乐资源和老年大学开设的书法、绘画、乐器等线上课程资源传输到社区,让老年人共享科技红利。


多元统筹,共绘幸福画卷。始终坚持把汇聚各方资源力量,推动形成广覆盖、多元化、规范化的格局作为养老服务的长远目标。一是开展志愿活动。成立以银发群体为主的志愿服务队伍,开展红色文化宣传、非遗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。同时,组织开展“邻里一杯羹”活动,发动党员、微网格员主动照料生活不便老人的日常饮食。二是重视文化赋能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、老年体育等老年文化类事业,依托文化惠民工程等公益资源,探索形式多样的老年活动,定期举办书画展、歌咏比赛、戏曲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,丰富银发群体精神生活。三是做实集体经济反哺。盘活村集体经济,充实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资金来源,减轻困难老年群体的生活负担。实行积分管理,建设村集体“积分超市”,发动村民利用闲暇时间对村里高龄、行动不便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,用服务换积分,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主动性。(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委书记   周重颜)



微信图片_20231023153315.jpg



聚焦为民办实事  推进老年助餐服务


用餐问题是老年人关心的“关键小事”,老年助餐服务是推进家门口养老服务的有力举措。今年以来,湖南省郴州市将建设“长者食堂”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,采取盘活资源、功能辐射、多元合作、邻里互助等方式,建设100家“长者食堂”,有效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题,取得良好社会效应。


系统谋划,办好为民实事。为了切实解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、空巢、失能、经济困难等老年人最现实、最迫切的就餐难题,郴州市将建设100个“长者食堂”列为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。一是加大政策供给。出台政策文件,印发老年人服务保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,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打造“郴心养老”品牌。二是强化高位推动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、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、25个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市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,形成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民政牵头、部门负责、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。三是注重实事求是。郴州市民政局成立专题调研组,以乡镇(街道)为单位,摸清老年人口分布情况、服务需求半径以及可利用社会资源,从满足困难老年人就餐需求出发,科学合理选址,建设“长者食堂”。


因地制宜,创新服务模式。公益、便民、共享是“长者食堂”的基本定位,郴州市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模式,切实办好老年“食”事。一是盘活资源聚合力。由政府出资或与社会力量共同出资,利用已有社区服务设施改建“长者食堂”,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。同时,以“长者食堂”为枢纽,盘活社区便民资源,拓展“长者食堂”服务内容,为老年人提供家政、快递收发等生活服务。二是功能辐射扩容量。对养老机构、居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加大投入,扩大服务辐射范围,将内部餐饮资源向周边社区老年人开放,形成良性循环。三是多元合作降成本。整合文化发展企业、社会餐饮企业、慈善基金会等力量,共同参与“长者食堂”的建设运营,减轻运营成本的压力。有的地方聘请健康管理专家团队定制营养食谱,实时跟踪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,为老年人的饮食健康保驾护航。四是邻里互助育新风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、公益性岗位支持、邻里互助等方式,“长者食堂”既解决了一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家门口就业问题,又搭建起沟通交流、助人自助、守望相助的平台,让邻里关系更和睦。


规范运营,推动持续发展。郴州市积极构建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的助餐服务体系,织牢可持续服务的资源网络,将这个暖民心的幸福工程做优做精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一是公开公示规范管理。指导各地建立健全“长者食堂”财务管理、食品安全、卫生消毒、资产管理、监督反馈等制度,配齐运营管理团队。开发智慧食堂管理系统,加强助餐服务全流程监督,实现对就餐人员的精准识别、助餐数据的精准掌握,确保规范安全运营。二是聚焦需求优化服务。在根据老年人就餐需求与特点提供针对性服务的同时,以助餐配餐服务为抓手,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、休闲娱乐、文化教育等服务,打造家门口的“养老幸福圈”。三是持续投入长效运营。由财政解决一次性建设费用,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建立运营补贴制度。落实优惠政策,采取租金减免、免费提供场地、补贴水电费等措施,引入市场力量建设和运营“长者食堂”。成立“长者食堂”专项慈善基金,推动社会慈善资源持续注入“长者食堂”运营。(湖南省郴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   李红军)



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


近年来,湖南省湘阴县坚持以“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”为发展目标,探索打造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4种模式,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,让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变为现实。打造“居家养老+政府购买”模式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为473名65周岁以上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,提供助餐、助洁、助浴、助医、助行、助急等居家上门服务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作用,对有需求的独居、高龄、重度残疾等老年人和特殊困难群体,建立“天天见、时时帮、点对点”巡视探视养老志愿服务制度,拓展居家照护服务领域。打造“社区养老+志愿服务”模式。围绕“一村一特色、一社区一亮点”,打造“长者食堂”,创建“幸福家园”,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。引导发动志愿服务组织,定期到养老机构开展爱心捐赠、文艺演出、志愿帮扶等活动。今年以来,各乡镇社工站采取“微相伴”服务形式,开展活动56场,慰问探访老年人1500余人次。打造“集中供养+资源共享”模式。推动乡镇敬老院改革,实行县级统管,调整优化布局,保留公益性特困供养机构6所。在保障全县特困人员入住的前提下,将其余15所区域性敬老院近50%的床位,以社会化、市场化经营方式,向农村失能或其他社会老年人开放,满足社会养老需求。同时,为全县特困人员提供家庭医师签约服务,建立健康档案,统一开展医疗健康服务。打造“专业机构+市场运作”模式。建立医、养、康、护为一体的老年养护中心,提供综合养老服务。引进社会力量投资2.2亿元,建成文旅智慧康养基地,每年可常态化服务老年人1万余人次。(蔡   勇   袁克敏)



做优做细服务  推动养老变享老


养老服务事关千家万户,关乎民生福祉。近年来,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着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通过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,做精做细家门口养老服务,抓牢抓实安全底线工作,破解有效供给不足、服务质效不高等问题,不断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。

微信图片_20231023153321.jpg



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速增效


10月13日上午11点,角山镇敬老院的厨房里一派繁忙景象。洗菜切菜、煮饭炒菜……烟火气升腾,幸福味浓郁。已是88岁高龄的唐奶奶腿脚不便,暂时下不了床,她的饭菜由护理员送到了房间。老人夸赞道:“这里的饭菜可口,服务人员有情有义。”


今年以来,石鼓区投入60万余元对角山镇敬老院进行提质改造,置身舒适安全的养老环境,老人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。困难群体中的失能、半失能老人,是养老服务的“刚需”对象。石鼓区每年投入资金用于购买基本养老服务,从生活层面到精神层面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多样化、个性化服务。今年,已累计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照料服务1072人次,时长达1.7万余小时。激活社会力量,发挥市场作用,为石鼓区居家和社区养老的专业化、一站式服务提供了源头活水。潇湘街道与养老企业合力打造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从设施的适老化设计入手,在精细管理、温情服务方面下功夫,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养老服务。韩奶奶因糖尿病导致视力下降,原本开朗的她变得不怎么合群,晚上经常睡不好觉。护理员发现后,就在床边陪她入睡,还鼓励她多参加活动。慢慢地,老人的笑容多了起来,也爱说话了。为了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速增效,石鼓区今年投入600万余元建设中心敬老院项目,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石鼓区明德智慧化养老设施项目,还建设了设有全托、日托及医疗服务中心的佰善养护院项目。为了建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,该区出台养老服务人才激励办法,明确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、岗位补贴标准,按照初级、中级、高级、技师、高级技师5个等级分别给予相应补贴,用心用情满足老年人的期盼。


多元化供给 完善家门口的养老服务


“床边安装了护栏,卫生间更换了马桶,地面铺设了防滑地胶,我再也不担心摔着了。”家住合江街道七里井社区的王奶奶提起适老化改造带来的便利,满是欣慰。


为了给老年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、舒适、便利的生活环境,石鼓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去年以来,对1473户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,安装了紧急呼叫器、运动传感器、智能睡眠带等设备,有效避免独居老人发生意外后无人处置的问题。老年人助餐服务是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。今年7月,石鼓区采用“政府牵头整合+社会力量参与+企业公益资助”的模式,打造石鼓区基层社工站“长者食堂”,以送餐助餐为切入口,推动家门口的助餐体系建设。“长者食堂”一开业就受到老年人的欢迎,除了送餐上门,每天还要接待100多位老人在店里就餐。在角山镇旭东村,“党建+养老+农村邻里互助”的养老模式受到老年人欢迎。村“两委”将闲置民房改造成养老互助中心,配齐休闲、娱乐等功能设备,安排服务人员开展助餐及关爱服务,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乐享晚年。据石鼓区民政局局长王小果介绍,为了满足更多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,石鼓区积极整合辖内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,推出助医、助洁、助浴、助行、助餐等多元化养老服务,让居家养老更贴心、更便捷。2021年以来,累计上门服务老年人3.6万余人次。

坚守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底线


石鼓区认真反思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、短板与不足,动真碰硬推进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整治,从消防安全、设施建设和维护、安全培训等方面入手,抓牢抓实安全底线,守护好服务对象的生命健康安全。截至目前,全区8家养老机构均建立安联网站点,完成消防系统升级。石鼓区强化制度保障,编密织牢安全网,制作统一的台账模板,规范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记录、24小时值班登记、护理员巡查登记、厨房安全登记、食品留样登记等工作,切实提升服务质量。指导各养老机构加强消防安全培训、护理员技能培训、电梯应急培训,增强员工对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置能力。


据王小果介绍,石鼓区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,在各养老机构悬挂风险分级管控告知牌,详细列出风险等级、风险类型、风险区域、危险源、管理措施和责任部门,并以分片联点责任制加大检查力度,处处提防风险、时时查找隐患,让老年人的生活有温度、有品质、更安全。


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7MNdlr-bXDMbq63H6KqYN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