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山东省青岛市以城阳区为试点,开创性实施民政事业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项目,坚持“整体规划、全域统筹、多维协同、重点推进”,开展了系列探索和实践,推动了青岛市民政事业快速发展。
坚持整体规划
以“大民政”理念
谋划“大民生”事业
2019年4月,青岛市民政局与城阳区政府签署《民政事业改革创新试验区合作协议》,明确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、合作方式及各方权责,为试验区建设规划整体蓝图。青岛市每年召开试验区建设推进会,形成支持试验区建设方案;城阳区每年发布试验区工作措施,以“阳光城阳”品牌为总领,站在全区高度整体规划民政工作,真正实现“跳出民政看民政,站在大局谋民政”。
项目实施以来,城阳区推动民政工作的资源整合力度更大、部门融合程度更深、民生回应效率更高、工作成效更为明显。先后获批全国民政服务标准化试点、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、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实验区等试点实验区9项;召开全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等全国、全省会议5次;打造“小桔灯”社会救助等30余项在全国、全省叫得响、立得住的改革成果和典型经验,推动了民政事业迈上新台阶。
坚持全域统筹
以全局性思维
破解分散化难题
民政工作点多线长面广,业务多元且相互交织,每项工作涉及诸多流程、环节。为突破业务链条间相互割离的分散化难题,青岛市以全局性思维统筹推进民政工作融合发展。
构建业务链条间系统开放的“大民政”格局。以“阳光城阳三年行动”为契机,统筹推进各业务品牌建设,形成救助、养老、婚姻登记等一系列“阳光”品牌。围绕相关联业务统筹建立“单一业务牵头,多项业务协调”的联席会议制度。
推动业务链条内整体连贯的“大民政”机制。以“青e办”APP建设为契机,率先实现21项“慧民生”服务链条整体性接入。完善不同环节间协调配合的制度流程,打造全国首个区县级民政服务标准化试点。针对养老服务的“死角”“盲区”,强化养老服务的延链、补链、拓链,建设特色鲜明的幸福养老“生态圈”。
坚持多维协同
以系统性合力
提升整体性效能
协同各方力量、整合多方资源是系统性回应民生问题,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保障。3年来,青岛市以试验区建设为平台,在纵向、横向、内外等多维度上注重各层级、各部门及各方力量的协调配合。
纵向配合上,借助试验区建设平台,构建起市级整体规划、区级统筹协调,调动发挥街道、社区积极性,条块协同、多级联动的民政事业改革创新机制。
横向联合上,与42个业务主管部门签订《部门联办事项收件授权委托书》,形成民政牵头、多部门联办事项线下流转机制,将以往“多部门多头跑”变为“民政一次跑”,办事时间从30个工作日,缩减至15个工作日。
内外协同上,借助社区治理平台,构建以党建为引领,吸纳民主议事会、纠纷调解会、志愿服务会、乡村文明理事会、义警协会等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的“1+5+X”社区协同治理模式。
坚持重点推进
以“小切口”创新
撬动“大问题”解决
在试验区资源整合、政策倾斜的基础上,城阳区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了一批难点、堵点问题。
破解社会救助“碎片化”难题。以“社会救助一件事”为切口,将分散在多个救助部门的教育、就业等28项救助事项集成为“社会救助一件事”,探索形成民政牵头,人社、住建等13个部门横向协同,区、街、居3级纵向联动,“小桔灯”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“三维立体式”社会救助合力,真正实现从单一物质救助向生活帮扶、精神慰藉、资源链接等多维发展的社会救助体系转变。
破解社会组织“活力不足”难题。以阳光创享中心、社创街等社会组织“孵化器”搭建为切口,创新“3+8+N”孵化体制,提供全方位、全链条孵化服务。出台“普惠+激励”系统扶持政策,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发展、公益慈善、社会福利等项目,年采购达1.8亿元。采取单独组建、联合组建、区域联建等方式,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100%覆盖,最终形成党建引领、政府扶持、组团孵化、有效激励的科学机制。
(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民政局党组书记、局长)